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规公文 > 政策解读

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解读之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怎么做?亮点在哪里?


来源:会东县新闻中心 时间:2017年08月23日 点击率:打印】【关闭

  会东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有全国烤烟第一大县、蚕桑生产基地县、中华块菌第一县、华山松第一大县、黑山羊生产大县等美誉,但大并不等于强,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由大向强的内在转化,这是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和现实的问题,也是会东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的瓶颈和最大的制约因素。

  怎么改

  围绕一个目标

  按照“1365”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在“优”字上下功夫,在“调”字上做文章;按“三带经济”布局,突出高山、二半山、平坝河谷地区的产业特点;抓住烤烟、蚕桑、生猪、黑山羊、林业特色生态产业、沿江水果产业六大支柱;以创品牌、建基地、搞加工、补短板、促融合五大行动为抓手,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质量效益,寻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把会东建设成全国优势农产品基地县,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大县。

  怎么做

  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补短板、促融合

  建基地。建成全国优质烤烟基地:稳定烤烟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开展16个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建设,把资金、项目、科技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基地单元集中,实现工业基地建设和原料采集的无缝对接;蚕桑生产基地: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以适度规模化经营取代现在的零星分散经营,建立“公司+共育户+种养大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优质肉羊生产基地: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会东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家庭牧场500个,发展黑山羊专业合作社50个,推进现代草地畜牧业,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扩大优质饲草种植,建成会东黑山羊研究所、黑山羊冻精站。到2025年,全县发展年出栏黑山羊30只以上的养殖户1.2万户,黑山羊存栏100万只,出栏75万只;生猪产业基地:计划投资4.862亿元建设现代畜牧园区,到2025年全面建成生猪良繁体系和畜禽良种引进工程,建设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20个,建设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50个,建设年出栏500头以上生态乌金黑猪标准化养殖场50个,发展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0个,建成22万头生猪现代化生产循环项目;林业产业基地:种植“紫玥”优质核桃100万亩,建成“中华松露”基地,稳定年产松露60吨,种植中药材5万亩,华山松70万亩,其他经济林木30万亩;沿江水果种植基地: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大力发展金沙江沿江地区亚热带特色水果和本土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建设果业综合服务中心,强化产业技术支撑,实现沿江亚热带水果产业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形成烤烟、蚕桑、黑山羊、生猪、沿江水果、林上林下产品6大产业基地。

  

  搞加工。建立会东县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园区占地约1000亩,建设周期5至8年,项目投资8至1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约110亩,预计2018年上半年建成,项目全部建成后,使年产值达到20亿元。在县城城南新区规划建设一个以畜禽产品、粮油产品、果蔬产品、酒和饮料等农特产品加工为主,以本县优势农业企业入驻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园区,兼顾展销、电商、研发、孵化、物流等体系建设统筹发展,引领会东农产品加工园区升级上档,推动农业加工园区工业项目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清甜香型”烟叶质量和品牌声誉,推进优质烟叶加工;着力招商引资,加强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丝绸产业。以县茧丝绸公司为龙头,有效整合全县茧丝资源,着力培育茧丝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大桑叶、桑葚、桑枝、蚕沙、蚕蛹等附属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力度,依托“桑园观光”“桑葚采摘”等产业,拉长加宽茧丝产业链。

  创品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植大户)”发展模式,打造“微田园”循环经济模式,培育“农庄经济”主体,努力实现农业支柱产业规模最大、结构最优、竞争力最强的“三最”目标,实现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的“三权分置”。2025年使龙头企业达到50家,专业合作社370家,家庭农场3700家。持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创建,力争2025年地理标志产品达到5个以上,省级商标5个以上。

  补短板。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及农村道路交通、电网建设、安全饮水、污水处理等基层基础工作,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及“四好”创建,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全域规划,全局实施,促进农村全方位建设。突出特点打造具有蜀韵滇风的“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幸福美丽新农村,按改变、传承、康养三种模式,到2020年全县60%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80%的村建成州级“四好村”。2025年完成318个幸福新村建设。

  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创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体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支持事业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经济实体,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完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把发展农业经营主体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结合起来,建立职业农民遴选机制、培养机制、认定机制、服务机制。

  促融合。促进产业融合,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联合建立风险担保基金,为涉农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覆盖农村金融服务,满足“三农”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围绕“产、供、销”全产业链资金需求,提供“一篮子”综合金融服务;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倾力打造会东农特产品公共供货平台,推进成功申报省级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县,探索适时建立传统农业、工业化生产、互联网+、智慧农业4.0工作模式。

  

  推进农文旅融合。在姜州、小坝、鲹鱼河镇建立由37个村参加,集农业种植、休闲、娱乐、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验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积极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花卉(果类)节等节会活动,重点打造姜州古镇、新华水库、老君峰、两岔河、夹马石、跑马坪高山牧场生态旅游区、大崇亚热带风情旅游度假区、大龙温泉休闲度假村,举办金沙江文化旅游节、黑山羊美食节、小坝油菜花节、野牛坪枇杷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实现农业与生态的结合、资源与产业的结合,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目标。

  创新驱动融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为细胞的“微田园式”的具有“匠人精神”的新一代农民,推动龙头企业培育,促进农村的整合发展。

  亮点:

  接地气,打造会东特色是主线

  会东在每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亮点,在实践中,突出“三带”经济中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加工业壮大行动,以建1000亩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结合旅游业发展,促进生态与资源、产业配合;围绕农庄经济建设,打造农业品牌;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为农业4.0工作模式奠定基础;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建设;按PPP模式,列支出财政杠杆资金2000万元,撬动农业产业发展以及金融支农力度;创造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为细胞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整合各类资金项目,打造具有会东特色的改变、传承、康养模式的“四好”新村。


川公网安备 5134260200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