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2017年07月31日 点击率:打印】【关闭

  会东县居于川滇两省五县一区结合部,地处攀西大裂谷生态休闲旅游区的腹心地带,因为历史上区位闭塞,交通滞后,会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颇有明珠蒙尘之感,但也正因如此而保留了它丰富的原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交通枢纽的逐渐完善,县委、县政府调整工作思路,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乡村旅游业开始走上了发展起步阶段。会东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环境,提升发展质量,打造乡村旅游、民族本土传统文化等特色旅游,旅游产业发展健康有序,对会东县城乡居明增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乡村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基本情况。由于历史原因,会东县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且会东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褶皱山中切割地带,绝大多数为山地,占据会东总面积的90.87%,造就其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导致了其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境内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螺髻山脉南延部分的鲁南山威武雄迈;森林草场、石林花海和风能、光伏电场壮观秀丽;百里金沙波澜壮阔,拥有白鹤滩、乌东德两大电站构成的高峡平湖景观;老君洞清幽神秘;世界滩王老君滩涛声阵阵,声势雄壮……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会东县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总体特点是“风格迥异,散而不聚”,同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会东县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有多彩的人文景观。独具会东特色的彝族奥索布迪服饰、傈傈族嘎且且撒勒舞、汉族的“清明宴”、端午药膳宴、彝族火把节等民俗风情,融合于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会东发展四季康养休闲度假旅游及精品景区打造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本底。

  (二)旅游配套设施情况。旅游景区开发和市场营销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县无A级景区,无星级宾馆,有非星级宾馆71家,床位数2239个。组织方式主要以自主游和自驾游为主,团体游客比重较小。主要开展乡村休闲度假、阳光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与自然生态体验。客源地构成以本县城镇居民为主,游客主要来自贵州、重庆、成都、宜宾、西昌、会理、攀枝花与云南旅游的分流客群等,以及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人流。

  (三)旅游业效益情况。2014年全县完成游客接待量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00万元。2015年,完成游客接待量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2.1亿元,同比增长121 %;2016年全县完成游客接待量42万人次,旅游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61.9 %;2017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共吸引游客达17万余人,旅游创收近2亿元。(四)特色亮点旅游推动增收情况。2017年上半年,会东县小坝乡成功举办了以“畅游金色田园走进美丽小坝”为主题的首届油菜花节。本次油菜花吸引了云南巧家、攀枝花、会理等地及本土游客3万余人前来观光旅游,自驾车5000余辆,节庆活动当天共销售本土农特产品7.8万元,美食餐饮收入8.5万元;会东县野牛坪首届枇杷节共吸引云南、贵州、重庆、成都、宜宾及会东本县商家、游客3万余人参加,其中自驾游2600余车次、露营500余人次,旅游创收1500余万元;中国、会东首届金沙江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鲁南山露营活动、金沙江非遗文化展演、金沙江奇石展、金沙江文化研讨会、逛“百草药会”和端午药膳宴、农特产品展销会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期间,会东县共接待游客9.4万余人次,旅游创收约7500万元。

  二、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虽然会东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具有可喜的前景,但是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长期以来的,政府一直主导的地方支柱产业是烤烟,而新兴的旅游业产生的效益微乎其微,对县域经济拉动力不大。这就导致了部分部门、部分干部短时间内对乡村旅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旅游发展不能形成气候,只是简单的做做宣传,不肯在上面花时间,下功夫,更有甚者,认为预期给这一投入资金大、见效慢的行业投资,还不如投入到一些在短期内能收到经济效益的事业中去。久而久之,制约了其发展前景。

  (二)乡村旅游产业层次较低。旅游业应当是一个复合型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的综合产业。但会东县的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基础相当薄弱,乡村旅游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单一的农业旅游乃至于农业观光旅游,或者是单一的景点旅游,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产生的效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乡村旅游更需要的是与民族文化、科技、教育等进行多元化的融合,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打响地方特色产品的名声,用地方特色产品推动旅游景点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乡村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乡村旅游作为刚起步的产业,旅游要素保障不到位,从总体上看,一应基础设施建设都未完善,大多数的旅游景点还处于原生态待开发的阶段,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低,交通、餐饮、娱乐、购物等要素发展滞后,部分开发的景点设施也未完善、就位。很多地方交通梗塞,随之带来的垃圾处理、停车场、环保设施、厕所、游客购物店等系列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不足,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也就成了阻碍其充分发展的根源。

  (四)旅游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一个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更离不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就目前的情况看,乡村旅游缺乏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和开发机构,缺乏专业的景点开发设计人才、市场开拓统筹发展人才、旅游经营运作人才、旅游项目包装及资本运作专业人才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托得最多的还是当地的村民,其绝大多数人未受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他们的沟通理解能力及服务质量都不是很高,这是乡村旅游得不到充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乡村旅游发展迟缓。“十三五”期间,尽管会东县积极投入了开发建设资金,但是预期效果差强人意。预计投入2.5亿元,完成《会东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完成金沙江流域龙头景区建设,实施鲁南山地质公园建设、白鹤滩亚热带风情乡村旅游区建设、两岔河的县城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崇休闲度假核心区、沿江农业果蔬观光农业区、沿江水岸互动休闲带、乡村旅游风情小镇、夹马石牧场生态旅游区等开发建设。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点预备资金是不够的,这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开发利用,更需要相应的基础施设配套建设、人文教育建设等。

  (六)旅游方式的单一化。会东县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相对单调,缺乏更多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景点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三、对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打造旅游景点精品, 开发特色农产品。根据县域景点分布散而多的特点,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同时积极开发与旅游景点相匹配的特色农产品。合理结合传统节日,掌控好时间节点,力争一年四季都有景有物给旅游观赏、购买。如盛春时节举办的“金色菜花节”,让人体验春的活力,同时可附上由其生产的菜籽油,用以提升知名度,吸引游客;春末“十里绿岸升炊烟,万人空巷斗清明”的“清明宴”,结合鲁南山、夹马石等天然踏青圣地,也能吸引很多人前往;夏日的端午药膳宴,也能让人体会到会东县独特的端午氛围和药膳美食。

  (二)加大资金投入,招商引贤。发展完善旅游业,由县财政每年列入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设立奖励资金,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引进旅游开发、管理等专业人才。政府要降低准入门槛,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引进旅游开发和投资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要加快完成景区、景点的公路、环保等基础硬件施设的建设,再有能力的基础上,巩固提高。不断以景点为依托,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开发旅游资源。

  (三)加大宣传力度,成就旅游品牌,拓宽客源市场。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深入挖掘会东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形式、多元化进行旅游宣传和推介,建议以各级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网站为促销平台,以景区亮点和特产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密度,打响县域特色旅游品牌,扩大会东县旅游的知名度。要积极开发研制具有地域特色、能吸引游客的小商品和工艺品,如金山江的奇石、大山的根雕艺术等,积极推出会东风味小吃,逐步建立起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不断提升会东原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游客吸引力。

  (四)发展旅行社,强化行业的管理职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要加强与省内著名旅行社和景区景点协作,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会东县旅游信息网络,开拓市场,打出品牌。旅游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及涉游单位的规范和管理,要加大对全县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管理,营造文明、健康、有序的环境。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完善旅游要素保障,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各旅游相关部门要紧密协作,使景区治安稳定,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