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县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资源化配置为保证,发挥优势,实现产业化。在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科技项目实施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利申请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2015年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4%,为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二五”科技事业发展成就。 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先后出台了《会东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会东县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会东县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会东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科技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逐步建立起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调整和充实了会东县科技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监督机制,完善了评审办法,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与产业化步伐加快。围绕粮食生产、烤烟、蚕桑、畜牧、中药材和林果业等基地建设,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断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中心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服务粮、烟、桑、畜牧、中药材以及优质林果业的思路,突出科技措施的落实,抓示范、抓带头,全县先后建立了马龙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野租乡燕麦高产示范基地、红果乡、堵格乡早春马铃薯基地,姜州镇国家级烤烟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小坝乡、长新乡镇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堵格乡中药材种植基地等51个科技示范基地。全县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用示范基地来引导、科技推广用示范项目来推动、群众致富用示范大户来吸引的工作格局。 企业技术创新亮点凸现,院地、院企合作成效显著。我县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狠抓产学研结合,搭建科研、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的平台,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落户9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大幅度提升了我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导我县企业同县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五年来,全县企业自主研发、引进、合作的先进科技项目27项。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落实。为深入实施人才高地策略,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实现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人才驱动、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变,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县委、县政府把科技人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放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会东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试行)》等一系列奖励政策性文件,并得到了有效落实,为科技人员发挥才干、创业建功创造了宽松条件,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县促进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热潮。五年来全县有45人获县级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其中县级拔尖人才10人、“川滇明珠百名尖子人才”35人。 科普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全民科技素质不断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普法》和《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依托县委党校、星火科技学校、农广校、就业培训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科普学校、农村支部活动室等科技培训教育主阵地,认真组织开展三月科普月、五月科技活动周、九月科普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大型科普活动。五年中,共举办各种科普宣传活动50余场次,受众人数达15万人次以上,参加宣传活动的科技人员达2000人次,印发各类科技资料50余万份(册),为群众义诊达1500人次,接受群众咨询5万余人次,文艺演出30多场。赠送种子、农药、医疗用品药品、计生用品价值10万多元。同时通过聘请省、州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和现场技术指导,共组织培训县、乡两级农技干部1万人(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0期,受训人员达3万人(次),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基本达到了村村有一户科技示范户、户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在县财政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县上始终保持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减。科技三项费用每年列入财政预算,落实数额达到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以上,县财政自2012年起分别设立100万元以上的“会东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暨专利实施专项资金”并逐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会东县农业科技创新资金”50万元并保持20%以上的年增幅度、科普经费达到全县人均0.8元并以每年不低于10%的幅度递增,为科技工作和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稳健起步。认真开展科技法律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的《科技进步法》、《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省相关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专利执法工作,先后处理和调解了2件关于蚕用升温炉的专利侵权纠纷,营造了崇尚科技、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舆论氛围,有效的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科技、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积极开展全县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使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正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路子。 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高。遵照《科技进步法》关于“选择对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速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领域中的推广应用”的规定,围绕我县《科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结合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五年来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44项,其中国家、省、州项目30项、县级项目114项。同时推荐申报州级科技进步奖 5项,其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 2项;评审奖励县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这些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快了科技进步步伐,推动了产业化发展,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科技“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创新资源不足,集聚高端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能力较低;二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三是研发基础实力不够,全县没有一定规模的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不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带动能力较弱;五是技术合同交易市场发育滞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些将是摆在我县科技事业发展面前的艰巨挑战和紧迫任务。 二、“十三五”科技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科技发展目标。“十三五”会东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对全县经济增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突破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州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1.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在矿冶、能源、建材等领域重点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到2020年,全县支柱产业主要工艺、技术达到国内中上水平,少数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企业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益均有明显提高。 2.进一步健全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作物品种创新和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争取全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提高15%以上,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3.促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围绕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开展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技术创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技术、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和服务业数字化技术三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切实增强社会管理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健康安全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4.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科普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不断完善科技服务网络,丰富各类资源信息库,加快知识和信息更新速度,提高服务互动性和实用性。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深入落实,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全县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 5.科技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支撑、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到2020年,全县科技经费投入力争达到上年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5%左右。 (二)发展重点。 1.加强传统工业产业的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是强县之基,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科技兴县”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针对传统工业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加强产学研结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结合联盟,促进传统工业产业优化升级。 通过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资金扶持,大力引导县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全县工业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起以矿冶、能源、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满矿集团公司、鑫联公司、国电公司、利森水泥、丝绸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步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逐步加大。 2.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全县的农业科技工作要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作为根本任务。把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品种,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整体效益。 (1)农作物品种引进与推广。以改善品质为主,满足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大力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与配套技术推广。 (2)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特别是养殖产品深加工研究开发,提高农产品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把农业从原料生产型向贮藏保鲜多层次加工增值的原料生产加工型转变,从而加速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转变。 (3)绿色农业技术。加强农产品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生物农药、生物化肥、安全兽药的引进与推广,降低有害物质在食品中残留量,提高食品安全性。 (4)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继续开展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调整肥料结构,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重点研制推广缓释肥。研究旱作农业技术和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研究开发农业节水灌溉和集水技术,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综合治理生态环境。 3.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抓好重点领域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公共安全、城市建设、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发和引进推广一批关键技术,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1)公共安全。重点围绕防灾减灾,开展灾害性天气、地震测报等技术研究;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平台与系统建设、城市火灾预防技术与先进消防装置技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智能化控制技术、自然灾害预警技术及应急防御等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公共卫生信息资源,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立起公共卫生综合数据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医疗救治资源管理系统等,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人口与健康。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为主,开展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引进先进医疗技术与设备,全面提升医疗科技水平。开展人口控制和优生优育技术的引进推广,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城市建设。充分应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进一步建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城市治安卡口智能化网络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技术研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技术研究,开展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建筑节能应用和开发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推广新型保温隔热墙体、层面工程应用、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应用等技术,逐步形成以绿色建筑为特征的建筑模式。 (4)生态与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在重点区域、水域建立自动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应急反应预案和系统,使自动监控系统与人工报警系统有机结合;提升支柱产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开展重污染行业及空气、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开展节能关键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各种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开展城市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4.以挖掘创新潜力,品牌创树为重点,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经费,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充分激发全民创新热情。针对烤烟、蚕桑等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倾力打造国家知名品牌、地理标志产品、著名商标等。 (三)保障措施。 1.实施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对重点发展产业和领域中青年行业技术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流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加快引进和培育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 2.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由政府牵头,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和发出邀请等形式,组织企业对接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吸纳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开展特色产业论坛活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专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3.实施科技成果“孵化”工程。制定有利于培育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税收、金融服务、市场推介等方面的政策,着力促进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专利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作用,扶持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 4.实施农村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依托县、乡(镇)、村三级农技信息服务网络,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建设好一批支柱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农技服务队伍,加强对优势农产区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的基本素质。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特派员选派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特派员的作用。 5.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技术力量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各自研发和引进技术成本高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而公共服务平台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困难的有效方式,也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整合优势技术力量,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避免技术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区域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劣势,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集中力量研发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共性和前瞻性技术;着力于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和新产品开发;技术的集成和形成新的商品;向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和各项工业技术服务;培育创新技术人才,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造就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军。 会东县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2016年8月18日
|